设为首页  |  收藏国学研究会
帐号 密码
目录一览
新闻资讯
2019年1月17日国学公益讲座-----
2019年1月6日国学公益讲座------
2018年12月16日华鼎国学研究基金会谈
2018年12月8日华鼎国学研究基金会谈茶
2018年12月2日国学公益讲座——风
2018年11月25日国学公益讲座——
 
茶艺香道
范仲淹《斗茶歌》赏析兼谈宋代点茶法
  发表时间:2016-1-24  点击:1901

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新雷昨夜发何处?家家嬉笑穿云去。

露芽错落一番荣,缀玉含珠散嘉树。

终朝采掇未盈襜,唯求精粹不敢贪。

研膏焙乳有雅制,方中圭兮圆中蟾。

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

鼎磨云外首山铜,瓶携江上中泠水。

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

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

其间品第胡能欺?十目视而十手指。

胜若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

吁嗟天产石上英,论功不愧阶前蓂。

众人之浊我可清,千日之醉我可醒。

屈原试与招魂魄,刘伶却得闻雷霆。

卢仝敢不歌,陆羽须作经。

森然万象中,焉知无茶星?

商山丈人休茹芝,首阳先生休采薇。

长安酒价减百万,成都药市无光辉。

不如仙山一啜好,泠然便欲乘风飞。

君莫羡花间女郎只斗草,赢得珠玑满斗归。

注释:

(1) 章岷:宋浦城人,字伯镇,天圣进士,两浙转运使,后知苏州,官终光禄卿。 从事:官名,州郡长官的僚属。

(2) 建溪:指建溪茶,产于建安,即今福建建瓯县,因临近建溪口,故名建溪茶,亦名壑源茶。

(3) 嘉树:《茶经》“一之源”:“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代指指茶树。

(4) 盈襜:襜[chān],古代一种短的便衣。《说文》:“襜,衣蔽前也。从衣,詹声。”这里指系在衣服前面的短裙。是说茶芽采得不多,还没有装满短裙。

(5) 圭:古玉器名,长条形,头尖。蟾:即蟾蜍,代指月宫。

(6) 首山铜:茶鼎用首山之铜铸成,极为珍贵。中冷水:即中冷泉,在今江苏镇江,称为“天下第一泉”。

(7) 黄金碾:茶碾,形容其美好。

(8) 绿尘:碾磨成碧绿色的末茶。

(9) 翠涛:茶瓯中翠绿色的茶汤。

(10) 醍醐:牛奶提炼出的一种极好的酥酪,佛家称作醍醐味。这是是指茶味胜过醍醐。

(11) 兰芷:兰、芷均为香草名,意为茶香胜过兰芷。

(12) 十目视而十手指:语出《礼记·大学》:“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指斗茶时大家都在手指目观。

(13) 石上英:生长于岩石上的好茶,于草茶对应。唐郑愚《茶诗》:“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惟忧碧粉散,尝见绿花生。”

(14) 蓂:蓂[míng],古代传说尧帝种的一株瑞草,也称“历荚”。《集韵》:“蓂,蓂荚,尧之瑞草。”

(15) 刘伶:西晋人,“竹林七贤”之一,嗜酒。

(16) 商山丈人:即商山四皓,为避嬴秦暴政,隐于终南商山。

(17) 首阳先生:指伯夷、叔齐,商末孤竹君之子。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隐于首阳山,不食周粟而死。

(18) 古代汉族民间有斗草之戏,又称斗百草,是端午民俗的一种。

范文正公这首诗全名《和章岷从事斗茶歌》,简称《斗茶歌》,堪称有宋一代茶诗的奇制,远承卢仝《七碗茶诗》,后开杨诚斋《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黄山谷《煎茶赋》,值得我们细细品读。范仲淹(969-1052),字希文,世称范文正公,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中祥符八年(1015)举进士,仁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后历知地方诸州军,官至颖州知州。有《范文正公集》二十卷传世。

全诗共六韵二十一联,一气呵成,收尾相应,读来畅快淋漓。前七联两联一转韵,从建溪茶产地、种植、采摘、制作,到北苑民间斗茶,一路写来,如春日行山阴道中,自是风光无限。诗歌开篇即说建溪茶得来不易,是“夷仙人”移栽过来的,因此称作“奇茗”。建溪茶产于宋代建安,即今福建建瓯壑源、凤凰山一带,因临近建溪口,因而称作建溪茶,又称壑源茶。唐末五代时北苑为南唐宫苑,主要用来为宫廷监制贡茶。入宋之后北苑、壑源、凤凰山一带均称北苑,成为宋代御用贡茶园,所产茶总称北苑茶,又称建溪茶。

宋代设福建路转运使,负责贡焙之事。丁谓、蔡襄、宋子安、贾青、郑可简等先后漕闽,专修贡焙,北苑茶从此成为茶中绝品,有大小龙团、密云龙、龙团胜雪等名号。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记载说:“建安北苑茶,始于太宗朝,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遣使造之,取像于龙凤,以别庶饮,由此入贡。”“至道间,仍添造石乳,其后大小龙团,又起于丁谓,而成于蔡君谟。”北苑贡茶专供帝王“玉食”外,也分赐大臣。据欧阳修《龙茶录·后序》记载 :“茶为物之至精,而小团又其精者,录叙所谓上品龙茶者是也。盖自君谟始造而岁贡焉,仁宗尤所珍惜,虽辅相之臣未尝辄赐,惟南郊大礼至斋之夕,中书、枢密院各四人共赐一饼,宫人剪金纸为龙凤草贴其上。两府八家分割而归,不敢碾试,但家藏以为宝,时有佳客,出而传玩尔。至嘉佑七年,亲享明堂,斋夕,始人赐一饼,余亦添预,至今藏之。”当时一饼小龙团,值中产人家半年的收入,可见其珍重程度了。苏轼曾有诗云:“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争相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是直指时事的,不无讽喻之意。

“研膏焙乳有雅制,方中圭兮圆中蟾”,这两句描写北苑贡茶制作情况。宋代制作团茶尤其讲究,茶叶经过蒸青之后,要经入榨、研磨、过黄等程序,去除茶叶草青气和茶膏,惟留馨香甘淡。因而唐宋时期茶叶以甘香爲主,被誉为“甘露”。据《福建通志》记载:宋代北苑贡茶属蒸青茶饼类,有龙团、凤团等名号。压制茶饼用模,模具有银模、铜模,圈有银圈、铜圈、竹圈。模形有圆形、方形、棱形、花形、椭圆形等。模具上刻有龙凤、花、草等图纹。其中方形茶饼称“銙”,圆形茶饼称“团”。《斗茶歌》中的“方中圭兮圆中蟾”,是说方形的茶饼如玉圭,圆形的茶饼如月蟾,都是用来形容茶饼形状的。

“鼎磨云外首山铜,瓶携江上中泠水。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两联四句,具体描写斗茶过程。宋代斗茶煎水用瓶,取火用炉,鼎是炉的雅称。《史记·封禅书》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茶炉用首山铜磨制,足见其珍贵了。中泠水,也称中泠泉。中泠水由南泠、中泠、北泠三眼泉水组成,而以中泠涌水最多,三眼泉水总称为中泠泉,汇聚于扬子江中的金山寺旁,又称扬子江心水。清人潘介《中泠泉记》文章中记载说:取水应在辰时,须依时乘船至江心,用专门的取水器具伸到石窟中取水,“若寻千尺,始得真泉;若浅深先后,少不如法,即非中泠真味。”“瓶携江上中泠水”,是用来形容水的珍贵。

“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具体描写点茶景象。关于这两句诗,还有一段轶闻呢。据宋人刘斧《青琐高议》记载:范文正公《斗茶歌》为天下传颂,蔡君谟暇月与希文聚话。君谟谓公曰:“公《斗茶歌》脍炙士人之口久矣,有少意未完。盖公方气豪俊,失于思虑耳。”希文曰:“何以言之?”君谟曰:“公之句云:黄金碾畔绿尘飞,紫玉瓯心翠涛起。今茶之绝品,其色甚白,翠绿乃茶之下者耳。”希文笑谢曰:“君善知茶者也,此中吾诗病也,君意如何?”君谟曰:“欲革公诗之二字,非敢有加焉?”公曰:“革何字?”君谟曰:“绿、翠二字也”。公曰:“可去!”曰:“黄金碾畔玉尘飞,紫玉瓯心素涛起”希文喜曰:“善哉!”又见君谟精于茶,希文服于议。

宋代饮茶,最重点茶法,由此又有分茶、斗茶的区分。分茶,是点茶的艺术化呈现。杨万里《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诗云:“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蒸水老禅弄泉手,隆兴元春新玉爪。二者相遭兔欧面,怪怪奇奇真善幻。纷如擘絮行太空,影落寒江能万变。银瓶首下仍尻高,注汤作字势缥姚……”可见分茶是讲究“技法”的,通过汤瓶注水的控制,在盏面上幻化出“怪怪奇奇”的画面。又据陶谷《清异录》记载:“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茶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幻灭。此茶之变也,时人谓之茶百戏。”分茶也称茶百戏,又有水丹青、汤戏、茶戏等名称,是一种能使茶汤纹脉幻化成物象的分茶技法。关于分茶法,陶谷《清异录》里还有这样一段记载:“沙门福全能注汤幻字成诗一句,如并点四碗,共一首绝句,泛乎汤表。檀越日造门求观汤戏。”福全曾有诗咏道:“生成盏里水丹青,巧画功夫学不成。却笑当年陆鸿渐,煎茶赢得好名声。”可见分茶是通过汤瓶在茶盏中注水,运用茶匙(匕)击拂,“别施妙诀”,使茶纹水脉成为各种物象者、以及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甚至可以幻化出诗句来,堪称绝妙。南宋时茶筅取代茶匙,分茶技艺尤爲精妙,我们观看南宋刘松年《斗茶图》、《茗园赌市图》,就可了解其大概了。近几年随着传统文化的逐渐归复,宋代点茶法也随之复兴。据说有用笔头蘸水,在盏中“点画”出各种图案,并标为“斗茶”“茶百戏”者,纯属臆造,殊失古意,不足为法。

斗茶又称茗战、点试、斗试、斗碾等,和点茶技法接近。通过对茶汤香气、滋味以及是否“咬盏”的较量,来斗出高下。蔡襄《茶录》里说:“建安斗试,以水痕先者为负,耐久者为胜,故较胜负之说,曰:相去一水两水。”范仲淹诗中所描写的就是建安民间斗茶状况。根据蔡襄《茶录》,斗茶可分爲炙茶、碾茶、罗茶、候汤、燲盏、点茶、斗试这几个步骤。燲盏,就是以开水烫盏,保持茶盏温度,这样容易击拂出汤花,以“质厚难冷”的建盏最受推崇。《茶录·茶盏》条:“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烧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然后放入一茶匕茶粉,冲入少许沸水调膏,然后一边注水一边击拂,用茶匙或茶筅击拂茶面以出汤花,以汤花咬盏、如疏星淡月为佳。汤花即沫饽,滋味甘香,饮之宜人。《桐君录》:“茗有饽,饮之宜人,虽多不为过也。”赵佶《大观茶论》描写“汤花咬盏”的形状说:“结浚霭,结凝雪。”“乳雾汹涌,溢盏而起,周回旋而不动,谓之咬盏。”又据李邦彦《延福宫曲宴记》记载:“(北宋宣和二年冬)上命近侍取茶具,亲手注汤击拂。少顷,白乳浮盏面,如疏星淡月。顾群臣曰:‘此自布茶。’饮毕,皆顿首谢。”宋徽宗亲自注汤击拂,斗茶试茶,并分赐群臣,可见宋代茶文化是何等兴盛发达了。

斗茶除了“相较水痕”之外,最重要的是比试茶香茶味。《大观茶论》论茶香味道:“夫茶以味为上,香甘重滑,为味之全。”“茶有真香,非龙麝可拟。”宋代斗茶首重香味,以香气清幽、滋味甘滑为尚。然后再看汤花“咬盏”的情况,已定输赢。

除了民间“武斗”,也有文人雅士“文斗”。斗茶无关输赢,仅仅是一种闲雅逸趣和精神寄托。宋人唐庚《斗茶记》说:“政和二年三月壬戌,二三君子相与斗茶于寄傲斋,予为取龙塘水烹之第其品,以某为上,某次之。”取新水,烹芳名,以品评茶品高下。

宋人江休复《嘉佑杂志》中记载了一则蔡襄与苏舜元斗茶的故事:“苏才翁尝与蔡君谟斗茶,蔡茶精,用惠山泉。苏茶劣,改用竹沥水煎,遂能取胜”。可见斗茶时用水很重要。

苏轼《天际乌云帖》记载了另一段蔡襄周韶斗茶的故事:

杭州营籍周韶多蓄奇茗,尝与君谟斗,胜之。韶又知作诗……韶援笔立成日:“陇上巢空岁月惊,忍看回首自梳翎。开笼若放雪衣女,长念观音般若经。”韶时有服,衣白,一座嗟叹,遂落籍。

这一次蔡襄的茶品、水品都预先准备,均为上乘,无奈“杭人多惠”,周韶用的是“奇茗”,自非常品可比,于是蔡襄又落北了。而周韶则因爲临席赋诗,自比“雪衣女”,而得落籍,成爲一段佳话。

我们继续赏析范仲淹的《斗茶歌》。“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茶味如甘露,饮罢如醍醐灌顶。茶香氤氲,斗试时如入芝兰之室,身心俱清。两句极写斗试茶汤香味景象。至于输赢结果,诗人则以幽默的笔触描写道:“胜若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斗胜后如同登录仙籍,志得意满;斗输后则如同降将一般,含垢忍辱。这些都是描写民间斗茶场景的绝妙好词,不同于文士雅斗,不同于蔡君谟同苏才翁、周韶的文斗,决定是要分出胜负的。

接下三联述说饮茶功效。佳茗异荈多产自山岩,论功不愧瑞草。可清神,可醒醉,可为屈子招魂,能令刘伶清醒。三联一气呵成,如金盘走珠,饶有趣味。接着诗人笔峰一转,从七言换作五言,恰如平地起波澜一般,赞叹说:“卢仝敢不歌,陆羽须作经。森然万象中,焉知无茶星?”诗词之趣味、之气势、之奥秘,在此和盘托出,真乃个中圣手也!

范文正公不但文韬武略超群,而且胸怀坦荡,有古仁人君子之气度。我们读他的《岳阳楼记》,读他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词,无不散发着一种豪迈儒雅之气节。正是因为这样的胸怀和气度,才能将诸如点茶、烧香、挂画、插花这样的闲雅之事做到极精微处。唐宋时期,四般雅事不仅是文人墨客的日常生活内容,也是籍此修养身心的途径。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理念,乃是历代士子的人生准则。而籍茶修禅,又是这一儒家理念的升华,如同一朵优钵罗花,盛开在历史云烟和生命泥沼之中,吐露芬芳。


接下三联换韵,又转为七言,继续说饮茶功效。结尾一联不换韵,但出句增至十字,大有长波逐浪之意。却不料诗人忽然煞笔而住,轻轻吟诵道:“君莫羡花间女郎只斗草,赢得珠玑满斗归”,如同惊涛骇浪之中忽然风平浪静,水波不兴,停楫罢橹,任意西东。文章之妙,于此尽矣!

古代民间素有斗草之戏,又称斗百草,是汉族民间流行的一种游戏,属于端午民俗,最早见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文献中。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荆楚人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南北朝时称“踏百草”,唐代称“斗草”或“斗百草”。《刘宾客嘉话》云:“唐中宗朝,安乐公主五日斗百草。”李白词《清平乐》写道:“禁庭春昼,莺羽披新绣。百草巧求花下斗,只赌珠玑满斗。  日晚却理残妆,御前闲舞霓裳。谁道腰肢窈窕,折旋笑得君王。”斗草以珠玑爲赌注,可见盛况。

宋代斗草之风与唐代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北宋词人晏殊《破阵子》词写道:“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将一双小儿女斗草赢后的娇态描写得惟妙惟肖。

宋代女子斗草,男子则斗茶。范仲淹这首《斗茶歌》,艺术再现了宋代民间斗茶场面,也是历代画家们所钟爱的茶文化题材。南宋刘松年“斗茶图”、“茗园赌市图”、元代赵孟頫“斗茶图”等,都是描写唐宋时期男子斗茶场面的佳作。

自元明以来,随着异族频繁入侵和专制统治,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出现断裂,诸如唐代煎茶、宋代点茶这样的传统艺能早已湮没无闻,稍稍有几分恢复者,观者往往惊怪不已,以爲是“日本茶道”、或“韩国茶礼”,正所谓“数典忘祖”者也,令人唏嘘不已。这些其实是唐宋时期“四般雅事”之一,后来东传至日韩,并得到保留,在大陆却渐次式微甚至淹没了。

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复兴的呼声越来越高,一些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了传统艺能的优雅和深奥,认识到了蕴藏其中的传统文化底蕴。仅就茶文化而言,如果要复兴中华茶道文化,就应该从唐代煎茶、宋代点茶开始,从煎茶、斗茶、分茶开始,这样才能找到中华茶道文化的源头。正如宋代理学家朱熹《观书有感》一诗所吟诵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正本清源,反朴归根,这样中华茶道文化才真正有了“根本”,有了生命力,才能开放出美丽的花朵。

这大概是范仲淹《斗茶歌》带给我们今人的一些啓示吧?


道家风水 道家风水大师 道家风水师,阴阳风水 阴阳风水师 阴阳风水大师,堪舆风水 堪舆风水师 堪舆风水大师。有着不同的风水地域别称, 南京道家风水大师 南京道家风水师,南京阴阳风水 南京阴阳风水师 南京阴阳风水大师 地理先生,南京堪舆风水 南京堪舆风水师 南京堪舆风水大师。风水有分为:山地风水 工厂风水 小区风水 建筑风水 村庄风水 家居风水 装修风水 田园风水 阴宅风水 山脉风水 风水师又被人不同的称为:山地风水师 工厂风水师 小区风水师 建筑风水师 村庄风水师 家居风水师 装修风水师 田园风水师 阴宅风水师 山脉风水师 阴阳风水师 风水先生,南京山地风水师 南京工厂风水师 南京小区风水师 南京建筑风水师 南京村庄风水师 南京家居风水师 南京装修风水师 南京田园风水师 南京阴宅风水师 南京山脉风水师 南京阴阳风水师 南京风水先生,易经风水研究 道家风水 研究 堪舆风水研究,于风水和风水师方面的称呼:风水师 南风水大师 易经风水 易经风水大师 易经风水师,在《易经》《周易》交流方面有:易经交流 易经风水交流 易经堪舆交流 易经取名起名交流 易经学术交流 易经文化研究 易经风水研究 易经与民俗研究 易经与传统文化研究 易经的起源研究 易经与八卦的研究 易经与中医的研究 易经与星象的研究,易经与节气的研究风水大师段苍李道家易经风水师 起名大师古耆 道家古耆易经取名师 八字命理解析-古耆 断蓍风水

起名的方式与别称有多种:八字取名 易经取名 周易起名 性格取名 形体取名 寄托取名 希望取名 辈份取名 寓意取名 成语取名 以及八字起名 易经起名 周易起名 性格起名 形体起名  宝宝起名 成人起名  起名师 取名师,以及日常称呼,起名大师 易经起名大师 周易起名大师 八字起名大师 宝宝起名大师 成人起名大师 关于现在上面许多关于八字培训 易经培训 周易培训 取名培训 起名培训 八字起名培训 易经起名培训 周易起名培训 八字取名培训 易经取名培训 周易取名培训等机构,其中一些关于风水起名 八字起名 易经起名要看清面目,免得花了精力时间走了歪路。在南京八字取名 南京易经取名 南京周易起名 性格取名 形体取名 寄托取名 希望取名 辈份取名 寓意取名 成语取名 以及南京的八字起名 易经起名 南京周易起名 性格起名 形体起名  南京宝宝起名 南京成人起名  南京起名师 南京取名师,以及日常称呼,南京起名大师 南京易经起名大师 南京周易起名大师 南京八字起名大师 南京宝宝起名大师 南京成人起名大师 关于现在上面许多关于八字培训 南京易经培训 南京周易培训 南京取名培训 南京起名培训 南京八字起名培训 南京易经起名培训 南京周易起名培训 南京八字取名培训 南京易经取名培训 南京的周易取名培训等机构,其中一些关于风水起名 八字起名 易经起名要看清面目,免得花了精力时间走了歪路。国学 传统文化 华鼎国学研究基金会 官方网址:http://www.njgx.org/

传统文化是又名炎黄文化已经日常称呼的国学,其中传统文化包括面很广,例如传统文化之经部 传统文化之史部 传统文化之子部 传统文化之集部 传统文化之书法艺术 传统文化之剪纸艺术 传统文化之戏曲 传统文化之武术 传统文化之美学 传统文化之道学 传统文化之佛学 传统文化之儒学 传统文化出了很多圣贤,在传统文化上出现了关于很多传统文化培训,传统文化研究 传统文化教学 传统文化游学 传统文化教育 传统文化学习 传统文化研究班 以及传统文化教学班 传统文化少年班 传统文化培训班 现在把传统文化一般概念性称谓儒学或者国学,日常称呼为国学之经部 国学之史部 国学文化之子部 国学文化之集部 国学文化之书法艺术 国学文化之剪纸艺术 国学文化之戏曲 国学文化之武术 国学文化之美学 国学文化之道学 国学文化之佛学 国学文化之儒学 国学文化出了很多圣贤,在国学文化上出现了关于很多国学文化培训,国学文化研究 国学文化教学 国学文化游学 国学文化教育 国学文化学习 国学文化研究班 以及国学文化教学班 国学文化班 国学文化少年班 国学文化培训班 国学易经培训班 国学交流班 成人国学教育 幼儿国学教育 青年国学培训 国学培训交流 国学学术交流 国学培训老师 国学培训大师 国学讲座 国学课程 国学交友风水大师段苍李道家易经风水师 起名大师古耆 道家古耆易经取名师 八字命理解析-古耆 断蓍风水

在传统文化上出现了关于很多传统文化培训,南京传统文化研究 南京传统文化教学 南京传统文化游学 南京传统文化教育 南京传统文化学习 南京传统文化研究班 以及传统文化教学班 南京传统文化少年班 南京传统文化培训班 现在把传统文化一般概念性称谓儒学或者国学,日常称呼为国学之经部 国学之史部 国学文化之子部 国学文化之集部 国学文化之书法艺术 国学文化之剪纸艺术 国学文化之戏曲 国学文化之武术 国学文化之美学 国学文化之道学 国学文化之佛学 国学文化之儒学 国学文化出了很多圣贤,在国学文化上出现了关于很多国学文化培训,南京国学文化研究 南京国学文化教学 南京国学文化游学 南京国学文化教育 南京国学文化学习 南京国学文化研究班 以及国学文化教学班 南京国学文化班 国学文化少年班 南京国学文化 国学 传统文化 华鼎国学研究基金会 官方网址:http://www.njgx.org/

上条新闻:是什么扰了我们的清静之心
下条新闻:十种热乎乎的御寒美食来了,实用简单,冬天不用烦了……
友情链接:
国学研究会 | 国学文化 | 国学研究 | 国学教育 | 国学培训 | 国学讲堂 | 国学教育 | 国学讲师 | 少年国学 | 传统国学 | 国学名师 | 国学讲堂 | 国学课堂 | 国学名人 | 国学经部 | 国学史部 | 国学子部 | 国学集部 | 国学运用 | 国学书记 | 国学古籍 | 国学资料 | 国学论坛 | 国学交流 | 国学民俗 | 国学网站 | 国学人才 | 国学民风 | 玄武国学 | 秦淮国学 | 河西国学 | 下关国学 | 江宁国学 | 溧水国学 | 仙林国学 | 浦口国学 | 新浦国学 | 国学交流 | 风水易经 | 风水起名 | 道家风水 | 风水讲堂 | 风水培训 | 风水名师 | 风水研究 | 传统风水 | 风水逸事 | 风水起名 | 风水奇闻 | 风水奇人 | 风水大师 | 风水地理 | 星象风水 | 堪舆风水 | 山地风水 | 工厂风水 | 厨房风水 | 卧室风水 | 客厅风水 | 楼房风水 | 建筑风水 | 平原风水 | 湖泊风水 | 工地风水 | 公共风水 | 城市风水 | 小区风水 | 办公风水 | 风水讲坛 | 风水研究 | 风水解密 | 风水生活 | 风水起源 | 风水书籍 | 国学名着 | 风水古籍 | 国学孤本 | 建筑风水 | 室内风水 | 风水派别 | 风水流派 | 风水分类 | 道家风水 | 阴阳风水 | 生机风水 | 风水生基 | 起名课堂 | 起名研究 | 起名交流 | 起名论坛
申请链接,请联系国学研究会QQ: 951638995
华鼎国学研究基金会 版权所有 苏ICP备15015107号
地址: 御道街南航科技园29栋D楼-018室 (南京航天航空大学西门向北走100米, 御苑宾馆斜对面)
电话: 025-58599189 86319198 传真: 025-85525838 QQ: 951638995 微信: guqi8388
公交线路: 17路、65路、115路、118路、173路到明故宫下,地铁坐2号线到明故宫3号出口下,向御道街方向走100米左右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