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国学研究会
帐号 密码
目录一览
新闻资讯
2019年1月17日国学公益讲座-----
2019年1月6日国学公益讲座------
2018年12月16日华鼎国学研究基金会谈
2018年12月8日华鼎国学研究基金会谈茶
2018年12月2日国学公益讲座——风
2018年11月25日国学公益讲座——
 
经史子集
传统文花之是什么终结了中国古代的分餐制?
  发表时间:2015-9-9  点击:602

考古发掘跟“吃”这两件事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其实关系还是很密切的:鼎簋(guǐ)(zèng)(yǎn)(fǔ)豆这些青铜器中常见的器型,原本都是食器;胡椒花椒高良姜这些调味料,在曾侯乙战国墓和马王堆汉墓里都有发现;鸡鸭鱼骨什么的,各种墓葬发现得也都不少;而青海喇家遗址出土了新石器时代的祖先们吃剩下来的面条,这就比较罕见了。新疆吐鲁番阿斯塔拉唐墓也发掘了不少点心实物,其中就有饺子,与现代常见的饺子在大小和形状上几乎是一模一样。

唐代壁画上的场景已变成了众人围坐在一起的会食

从分餐到会食

从坐开始说起。孔子曾说: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古人都是席地而坐,“设席每每不止一层。紧靠地面的一层称筵,筵上面的称席。”筵席之称,由此而来。进餐方式除了席地而坐外,有身份的贵族凭俎案而食。“后来我们常说的‘举案齐眉’的案就是这个。”

在山西襄汾陶寺龙山文化遗址中,出土了一些用于饮食的木案。木案平面多呈长方形,长约1米,宽约30厘米,木案下方有木条做的支架,高度仅15厘米左右。木案出土时,案上还放有多种酒具。在遗址中还发现了与木案形状相近的木俎,也是长方形,略小于木案。俎上放有石刀、猪排或猪蹄等,这应是放置祭祀牲畜的祭俎。

在夏商时期墓葬中也发现有俎案出土,这些俎案由木、石、铜等各种不同的材质制作,木质多施以红色,再以白、黄、蓝、绿等色绘上图案,石质、铜质多保持材质本色。华鼎国学研究基金会 官方网址:http://www.njgx.org/

以小食案进食的方式,最晚在龙山文化时期便已发明。陶寺遗址的发现,不仅将食案的历史提到了4500年以前,而且也指示了分餐制在古代中国出现的源头,古代分餐制的发展与这种小食案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小食案是礼制化的分餐制的产物。

汉墓壁画上可以见到席地而坐、一人一案的宴饮场面

在汉墓壁画、画像石和画像砖上,经常可以看到席地而坐、一人一案的宴饮场面。《史记·孟尝君列传》里也有分餐制的佐证:战国四君之一的孟尝君田文广招宾客,礼贤下士,平等对待前来投奔的数千食客,无论贵贱,都同自己吃—样的食物。一天夜里,田文宴请新来投奔的侠士,有人无意挡住了灯光,有侠士以为自己吃的饭与田文两样,一时间怒火中烧,起身就要离去。田文赶紧亲自端起自己的饭菜给侠士看,原来他所用的都是一样的饮食。侠士愧容满面,当下拔出佩剑,自刎以谢误会之罪。

可这似乎与中国人热热闹闹围桌会食的聚餐传统有些不一样。

会食制应该出现在唐代引进胡人的高桌大椅之后。“中国古代饮食方式的改变,确实是由高桌大椅的出现而完成的,这是中国古代由分食制向会食制转变的一个重要契机。”唐代时椅子就已经很流行了,“敦煌473窟唐代宴饮壁画,画中绘一凉亭,亭内摆着一个长方食桌,两侧有高足条凳,凳上面对面地坐着9位规规矩矩的男女。食桌上摆满大盆小盏,每人面前各有一副匙箸配套的餐具。这已是众人围坐一起的会食了。”

青海喇家遗址出土的面

从叉子到筷子

人们吃饭一般有三种工具:手指、叉子和筷子。用叉子的人主要分布在欧洲和北美洲,用手指抓食的人生活在非洲、中东、印度尼西亚及印度次大陆的许多地区,用筷子的人主要分布在东亚大部。华鼎国学研究基金会 官方网址:http://www.njgx.org/

使用筷子固然是中国的古老饮食传统,但实际上,勺子和叉子也曾在古代中国扮演过相同的角色。考古学证实中国的餐叉出现在4000多年前,而随着西餐传入的餐叉却只有100多年的历史。

华夏先民的主食是粥饭,副食为羹汤,这些都不便直接用手指抓食。在黄河流域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一般都有骨质餐匙出土。黄河下游地区的大汶口文化居民,也时兴使用餐匙进食,而且他们的餐匙制作大都十分精巧,包括一些器形标准的勺形匙,还有一些蚌质餐匙。大汶口文化许多精美的餐匙都被作为随葬品放在了死者的墓中,发掘时看到餐匙常常握在死者手中。在长江流域也发现了一些新石器时代的骨质餐匙。河姆渡文化居民有最精美的鸟形刻花象牙餐匙和标准的勺形餐匙。

那时冶金术尚未发明,因此餐匙的制作主要以兽骨为原料,而且形制分为勺形和匕形两种。匕是餐勺在古代中国的通名,但现在,匕的古称已经完全消失。

餐叉也起源于新石器时代,但在地域上并不普及。甘肃武威市皇娘娘台齐家文化遗址曾出土一枚扁平形骨质餐叉,为三齿;另外青海同德一处遗址曾发现过一枚骨质餐叉,为双齿式,全长25.7厘米。这两枚餐叉都出土于西北地区,“这倒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应当说明那里可能是餐叉起源的一个很重要的地区。”

餐叉在考古发掘中出土的数量相对较少,“古代餐叉的使用与肉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中国古代将‘肉食者’作为贵族阶层的代称,餐叉可能是上流社会的专用品,应当不会普及到一般民众中。下层社会的‘藿食者’,因为食物中很难见到有肉,所以用不着制备专门食肉的餐叉。”

新疆唐代墓葬出土的饺子

而被视为国粹的筷子,出现得并不比勺子晚,《礼记》等文献中多有记载。在考古发掘方面,年代最早的古箸出自安阳殷墟,有青铜箸6支。湖北清江香炉石遗址发掘时,在商代晚期和春秋时代的地层里都出土有箸,有骨箸,也有象牙箸。汉代墓葬如马王堆出土过竹箸。汉箸长度一般为25厘米上下,而从江苏丹徒丁卯桥出土的一批唐代银器中,有箸36支,长度一般在28-33厘米。“元代的箸略有增长的趋势,而到了明清,箸的形制长短粗细已与现代箸差别不大了。” 华鼎国学研究基金会 官方网址:http://www.njgx.org/

传统文化是又名炎黄文化已经日常称呼的国学,其中传统文化包括面很广,例如传统文化之经部 传统文化之史部 传统文化之子部 传统文化之集部 传统文化之书法艺术 传统文化之剪纸艺术 传统文化之戏曲 传统文化之武术 传统文化之美学 传统文化之道学 传统文化之佛学 传统文化之儒学 传统文化出了很多圣贤,在传统文化上出现了关于很多传统文化培训,传统文化研究 传统文化教学 传统文化游学 传统文化教育 传统文化学习 传统文化研究班 以及传统文化教学班 传统文化少年班 传统文化培训班 现在把传统文化一般概念性称谓儒学或者国学,日常称呼为国学之经部 国学之史部 国学文化之子部 国学文化之集部 国学文化之书法艺术 国学文化之剪纸艺术 国学文化之戏曲 国学文化之武术 国学文化之美学 国学文化之道学 国学文化之佛学 国学文化之儒学 国学文化出了很多圣贤,在国学文化上出现了关于很多国学文化培训,国学文化研究 国学文化教学 国学文化游学 国学文化教育 国学文化学习 国学文化研究班 以及国学文化教学班 国学文化班 国学文化少年班 国学文化培训班 国学易经培训班 国学交流班 成人国学教育 幼儿国学教育 青年国学培训 国学培训交流 国学学术交流 国学培训老师 国学培训大师 国学讲座 国学课程 国学交友风水大师段苍李道家易经风水师 起名大师古耆 道家古耆易经取名师 八字命理解析-古耆 断蓍风水

在传统文化上出现了关于很多传统文化培训,南京传统文化研究 南京传统文化教学 南京传统文化游学 南京传统文化教育 南京传统文化学习 南京传统文化研究班 以及传统文化教学班 南京传统文化少年班 南京传统文化培训班 现在把传统文化一般概念性称谓儒学或者国学,日常称呼为国学之经部 国学之史部 国学文化之子部 国学文化之集部 国学文化之书法艺术 国学文化之剪纸艺术 国学文化之戏曲 国学文化之武术 国学文化之美学 国学文化之道学 国学文化之佛学 国学文化之儒学 国学文化出了很多圣贤,在国学文化上出现了关于很多国学文化培训,南京国学文化研究 南京国学文化教学 南京国学文化游学 南京国学文化教育 南京国学文化学习 南京国学文化研究班 以及国学文化教学班 南京国学文化班 国学文化少年班 南京国学文化 国学 传统文化 华鼎国学研究基金会 官方网址:http://www.njgx.org/

上条新闻:传统文化之宋朝文人的情调 优雅宋词起源于酒桌
下条新闻:历史上最恐怖劝酒法 不喝当场杀掉婢女!
友情链接:
国学研究会 | 国学文化 | 国学研究 | 国学教育 | 国学培训 | 国学讲堂 | 国学教育 | 国学讲师 | 少年国学 | 传统国学 | 国学名师 | 国学讲堂 | 国学课堂 | 国学名人 | 国学经部 | 国学史部 | 国学子部 | 国学集部 | 国学运用 | 国学书记 | 国学古籍 | 国学资料 | 国学论坛 | 国学交流 | 国学民俗 | 国学网站 | 国学人才 | 国学民风 | 玄武国学 | 秦淮国学 | 河西国学 | 下关国学 | 江宁国学 | 溧水国学 | 仙林国学 | 浦口国学 | 新浦国学 | 国学交流 | 风水易经 | 风水起名 | 道家风水 | 风水讲堂 | 风水培训 | 风水名师 | 风水研究 | 传统风水 | 风水逸事 | 风水起名 | 风水奇闻 | 风水奇人 | 风水大师 | 风水地理 | 星象风水 | 堪舆风水 | 山地风水 | 工厂风水 | 厨房风水 | 卧室风水 | 客厅风水 | 楼房风水 | 建筑风水 | 平原风水 | 湖泊风水 | 工地风水 | 公共风水 | 城市风水 | 小区风水 | 办公风水 | 风水讲坛 | 风水研究 | 风水解密 | 风水生活 | 风水起源 | 风水书籍 | 国学名着 | 风水古籍 | 国学孤本 | 建筑风水 | 室内风水 | 风水派别 | 风水流派 | 风水分类 | 道家风水 | 阴阳风水 | 生机风水 | 风水生基 | 起名课堂 | 起名研究 | 起名交流 | 起名论坛
申请链接,请联系国学研究会QQ: 951638995
华鼎国学研究基金会 版权所有 苏ICP备15015107号
地址: 御道街南航科技园29栋D楼-018室 (南京航天航空大学西门向北走100米, 御苑宾馆斜对面)
电话: 025-58599189 86319198 传真: 025-85525838 QQ: 951638995 微信: guqi8388
公交线路: 17路、65路、115路、118路、173路到明故宫下,地铁坐2号线到明故宫3号出口下,向御道街方向走100米左右即到。